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氮磷比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部分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在不同N/P(1∶1,5∶1,16∶1,50∶1,100∶1)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营养生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P=16∶1的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度最快,细胞生物量最高;N/P小于16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状态较N/P大于16时好,说明其生长主要受磷的限制。藻细胞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受N/P的影响,其含量表现为16∶1>5∶1>1∶1>50∶1>100∶1;此外,藻细胞叶绿素含量随N/P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2.
沙蒿叶甲chrysolina aeruginosa是沙蒿Aytemisia splhaerecephla植物的主要害虫,1984—1985年先后在巴盟乌在特前旗阿拉泵白音都尔村进行药效试验。经室内和四间防治试验,选出2.5%敌杀死EC、20%速灭杀丁EC、50%杀螟松EC、40%复果EC等四种药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亩用剂量敌杀死、速灭杀丁为20—30毫升,杀螟松80毫升,复果100—150毫升。  相似文献   
93.
以铜绿微囊藻为溶解对象,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到1株溶藻菌H1,通过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属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GenBank登录号为KU359254。探讨了菌株H1对铜绿微囊藻(FACHB-1326)的溶藻方式,菌藻浓度、菌的生长时期及光照、pH、温度等环境因子对铜绿微囊藻溶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H1溶藻方式主要是间接作用溶藻。处于对数期的菌株H1抑藻效果最高,溶藻率达77.9%;菌液浓度达10~8 CFU·mL~(-1)以上,溶藻率最高,为81.8%;在pH7、30℃条件下,活性较强;pH7时30℃条件下,溶藻率为72.5%,63.2%;菌株H1对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是全黑条件光循环条件全光条件,全黑条件下溶藻率最高为59.9%。  相似文献   
94.
为了探究铜绿微囊藻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沉积物中砷(As)和锑(Sb)迁移过程的影响,以沉积物/上覆水模拟柱为研究对象,监测不同浓度藻类衰亡过程中环境因素及物质浓度变化,分析藻类对沉积物中As和Sb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铜绿微囊藻活动的影响下,上覆水中溶解氧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均发生显著降低,为沉积物颗粒溶解提供了有利条件.渗透入沉积物中的铜绿微囊藻适应期间促进了As和Sb的迁移,二者的释放率均于投加藻细胞后第2天达到峰值,此时As在低藻组(LAD)和高藻组(HAD)中的最高释放率出现在沉积物-4 cm处,分别可达2.20和3.67,Sb的释放率在-2 cm处达到最大,分别为1.01和1.21,推测释放主要是由藻细胞在适应过程中对沉积物表面含As和Sb等营养物质的溶解作用导致的;藻类在衰亡阶段导致沉积物环境向还原性转化,此时As释放率再次增大,分别达到0.82和1.58,而Sb因还原性环境下的固化作用,释放率下降至0.13和0.12;HAD组中藻类活动对As和Sb迁移影响程度更大.研究表明沉积物中的藻类活动过程会影响As和Sb的迁移,为富营养化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
对广西某养殖户送检的病竹鼠进行病理剖检及细菌分离鉴定,根据发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结果,确诊为绿脓杆菌感染。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到的绿脓杆菌细菌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阿奇霉素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利福平和阿莫西林耐药。  相似文献   
96.
Pur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initial identification of extracellular algae-lysing constituents of fermentation products of the algicidal bacteria S7 are carried out by ultraviolet spectrum, infrared spectrum,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mass spectrum,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uates of methanol have the best algicidal effects. These active algicidal substances made of conjugation unsatuated bonds, hydroxyl, saturated alkyl and aromatic ethers.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wo strong fluorescence peaks appear at 264/436 nm and 378/369 nm respectively. Mass spectrum indicates that the active substances consist of six monomers, and their molecular weights are 163.1, 246.3, 274.3, 318.3, 404.5 and 475.4,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7.
以一株侧孢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为试验菌株,研究其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抑制效应,并将其应用于水产养殖富营养化水体中,进行蓝藻水华的生态控制。结果表明,侧孢芽孢杆菌可以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使其叶绿素a的含量显著下降,从而抑制了其光合作用的活性,达到限制铜绿微囊藻细胞增殖的目的。这种抑制作用与侧孢芽孢杆菌的细菌含量成正比,初始接种的菌体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且这种限制作用在菌藻接触后的8~10 d较为显著。将活菌数≥108个/mL的侧孢芽孢杆菌按0.50、1.00 mg/L的用量加入淡水池塘养殖的富营养水体,在60 d内不仅可使养殖水体中的TN、TP和高锰酸盐指数有所下降,同时还可显著抑制藻类的数量,增加藻类的种类,提高养殖水体中藻类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较好地调节藻类群落结构。研究显示,侧孢芽孢杆菌因具有较强的抑藻能力,在生物修复养殖富营养化水体的水生生态系统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
三峡库区冬季微囊藻水华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优势藻的生长繁殖规律及其与N、P营养盐浓度、温度、流速和水深等因素的关系,探讨了水华微囊藻、铜绿微囊藻在大宁河完整生长周期所需的水域条件及死亡细胞的沉降速率,并提出了防止和抑制水华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
溶藻细菌W-04的筛选及溶藻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筛选果胶分解菌的培养基从滇池水样中筛选到的1株能利用果胶作为唯一碳源的红色细菌(编号为W-04),将它与铜绿微囊藻(M. aeruginosa Kütz)共培养,发现藻细胞数量与加入的菌液及无菌滤液的量呈负相关关系,菌藻液体(带菌或无菌滤液)体积比为10/100的试验组藻细胞第8天时残存数为0,连续培养30天叶绿素测定结果为0,经显微观察藻细胞数也为0,表明藻体包括叶绿素已完全降解,无再度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我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发生率及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的变迁。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2005-2007年间IRPA检出率(40.2%)明显高于2002-2004年(29.5%)(P<0.01),其中痰标本中分离的菌株最多。2002-2004年IRPA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甙类均耐药,2005-2007年IRPA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显著上升(P<0.01)。结论IRPA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有上升趋势,提示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